發布日期:2021-04-30
在4月20日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黃利斌指出,近日鋼鐵、有色、石化等原材料大幅漲價,一方面是因為原料成本上漲,另一方面是下游行業生產恢復形成了供需緊張態勢。此外,金融市場短期炒作也對價格上漲具有顯著的放大效應。
他表示,原材料漲價在相當程度上也加大了下游企業的成本壓力,大宗商品價格不具備長期上漲的基礎,相關漲價因素多具有短期性和突發性,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對制造業的影響總體上是可控的。
黃利斌介紹,工信部將加強運行監測和價格監管,堅決打擊壟斷市場、惡意炒作等違法違規行為,鼓勵冶煉企業及加工企業進行期貨套期保值交易,防范市場恐慌性購買或者囤貨。
三重原因推動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
發布會上,黃利斌指出,今年以來,鋼鐵、有色、石化等行業的主要產品價格延續了去年底以來的上漲態勢,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是原料成本上漲推動了大宗商品的價格普漲。前兩個月,進口鐵礦石、銅精礦的均價同比大幅增長56.6%和44%,幅度相當高。原油價格也創下了歷史同期的最大漲幅,布倫特原油期貨、紐約輕質原油期貨漲幅均在20%左右,原材料成本上升支撐了下游大宗商品的價格上漲。
二是下游行業生產恢復形成了供需緊張態勢。一季度下游行業的空調、冰箱、洗衣機等輕工產品和一些主要機械產品產量都呈現了大幅的恢復性增長態勢,增速遠遠超過了鋼鐵、銅、鋁等原材料的產量增幅。另外,部分化工企業停產檢修,美國極地風暴等導致部分產品產量銳減。
三是有色金屬、部分化工產品等金融屬性突出,寬松的貨幣政策、全球經濟預期向好等推升了全球期貨交易的活躍度,金融市場短期炒作也對價格上漲具有顯著的放大效應。打擊壟斷、惡意炒作等行為
黃利斌指出,我國工業體量龐大,部分大宗商品海外采購量也非常大,相關商品價格上漲對PPI影響非常直接,近幾個月上游行業的產品出廠價格都呈現明顯的上漲態勢,并隨著產業鏈向中下游傳導。盡管部分上游企業盈利狀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在相當程度上也加大了下游企業的成本壓力,擠壓了企業的利潤空間。
同時,黃利斌強調,大宗商品漲價因素多具有短期性和突發性,目前全球債務高企、貧富分化懸殊、老齡化問題突出這些結構性矛盾導致全球經濟復蘇艱難曲折,“我們認為大宗商品價格不具備長期上漲的基礎?!?/span>
黃利斌指出,中國具有充足的宏觀調控政策空間和強大的國內市場潛力,制造業門類齊全、產能充沛、供給充裕,市場自我調整的適應性較強,有關部門也已經在采取措施加強保供穩價的工作??傮w看,本輪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對制造業有影響,但是這種影響總體上還是可控的。
下一步,工信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積極采取舉措推動穩定原材料價格:
一是加強運行監測和價格監管,穩定市場預期,及時發布運行情況,做好輿情引導,防范市場恐慌性購買或者囤貨。配合有關部門堅決打擊壟斷市場、惡意炒作等違法違規行為。
二是支持上下游企業建立長期的穩定合作關系,協同應對市場價格波動風險,鼓勵冶煉企業及加工企業進行期貨套期保值交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